首先,一定要有問題意識。拿到一篇論文,你首先要能一眼就判斷出這篇論文是在回答一個什么問題。如果不能一眼判斷出,你多看兩眼總能判斷出吧。
如果讀完了都不知道這篇到底在講個什么東西,那完了,這篇文章不是你的菜,就算苦哈哈再多讀幾遍,可能也不會有任何收獲。 有一點非常重要,一定要和你再強調(diào)一次:包括看書的時候也是,你要想這一部分作者寫在這里,是為什么,一定是要解決一個問題的。那么看論文的時候,這個問題應(yīng)該更清晰。
最好結(jié)合真題一起看,熟悉目標院校真題的出題套路、出題風(fēng)格,自己試著模仿,看到一篇論文的時候,就要想,這可以出一道什么樣的題,然后再用論文的內(nèi)容來解答。
那么你就不是刷完了一篇一篇的論文,而是搞定了一道又一道論述題。 其次,一定要有框架意識。畢竟,論文那么多,不要拿出看教科書的精神來,一點點去扣字眼。除非非常非常重要的論文,比如彭蘭老師關(guān)于新媒體用戶的研究,陳力丹老師關(guān)于最新習(xí)新觀的解讀。
其他的更多是要求廣泛涉獵,看得多一些,比看得深要強。畢竟,你是要了解這個東西就好,而不是為了接下來就這個領(lǐng)域重新寫出一篇論文。 這樣最好的方式,就是看的時候拎框架。
首先,從標題就要判斷出這篇文章到底在說什么問題,然后從摘要就能看出作者的觀點(好的論文應(yīng)該在摘要就有觀點的),接著,看小標題。這樣大概就能把一篇論文的骨架拎出來了,當然具體做框架沒有這么簡單。做框架的時候,要以你找到的問題為核心,摘出論文里面回答這個問題的部分,如果小標題就能很好地說明問題,那就可以直接用小標題,如果不行,那就自己總結(jié)??傉擖c,論文中的各個分論點,以及里面作者用于論證的案例和理論,都可以摘出來。
最后你的框架應(yīng)該是非常明晰的,一眼就能看到你是如何解決了最初找到的那個問題。 這個過程,鍛煉了你的提煉總結(jié)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還積累了觀點和案例,并且學(xué)習(xí)了作者是如何去剖析問題和論證觀點的!再次,一定要有筆記意識。看論文一定要做筆記,一定要做筆記,做筆記!千萬不要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論文剛看完都挺興奮的,感覺奇怪的知識明顯增長了,又有理論又有案例,整得明明白白,你覺得這輩子都不可能忘記它了。結(jié)果…… 考研最害怕這種空歡喜一場。如果一個小時能有一個小時的收獲,那么考研小半年復(fù)習(xí)時間完全是沒有問題的。就怕這種花了三十分鐘認認真真去看論文,最后,收獲了個寂寞。所以一定要做筆記以便今后回顧和復(fù)習(xí)。
而且建議做電子筆記,紙質(zhì)版一方面浪費時間,字不好看的話還浪費感情。另一方面紙質(zhì)版萬一丟失了怎么辦?萬一今后想加點東西怎么辦?今天寫的字明天不認識了怎么辦?…… 當然,到后期的時候,比如12月了,如果前期基礎(chǔ)打得扎實,那最后看到的論文很多可能都是雷同的了,那就不用再去重復(fù)做筆記。
一些質(zhì)量不是那么高,但又確實對你有點兒幫助的論文,也不必專門還去做筆記,一兩句話記錄一下即可。
800萬大學(xué)生都在用的免費論文查重平臺
本文由PaperPP論文查重系統(tǒng)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xyctw.cn/news/7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