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不當、戶不對
這里包含了兩層意思:
(一)論文水平與期刊檔次不相符
目前國內(nèi)主流的分檔方式是以影響因子為首要參考標準的,但很多高校教師對影響因子不是很了解,因此不掌握這種分類方式。另一種大體的分類是分成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大兩類。
核心期刊一般會在封面醒目的地方打有核心期刊的字樣,且很多網(wǎng)上都有它們的名錄,一般很容易區(qū)分。此外,全國各高等院校辦的學報還可分重點高校的學報,普通本科院校的學報,普通專科學校的學報,在這些學報上發(fā)表文章的難易度一般來說是依次降低的。
這是由于各高校能為自家學報提供的平臺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擁有核心期刊的編輯部、重點院校的學報編輯部能收到的稿件相對來講要比其它兩類院校的多且優(yōu),所以同樣一篇稿件在不同的高校學報的發(fā)表時滯很可能是不同的。這就要求高校教師要衡量自己的論文水平,以及能夠接受的發(fā)表時滯等各方面的因素,將稿件投向水平相當?shù)膶W報。
(二)專業(yè)不對口
投稿除了關(guān)注論文質(zhì)量與期刊檔次相符的情況外,作者還應考慮所投期刊刊登文章的范圍涵蓋了哪些學科,文章論述的重點內(nèi)容能否歸入該期刊開辦的欄目中,使所投的稿件具有針對性。作者尤其應當注意所投期刊的特色欄目。
二、一稿多投
每個作者都希望自己的論文能夠盡快的發(fā)表出來,而那些等待拿文憑、評職稱高校教師期盼論文盡快發(fā)表的心情就更加迫切了。為趕時間發(fā)論文,一些高校教師采取了不恰當?shù)淖龇ā桓宥嗤丁?/span>
三、選題陳舊、論據(jù)不足、論證錯誤、泛泛而談、毫無新意
編輯每天都要面對很多的來稿,還要處理日常事務(wù),在對稿件進行初次篩選時,一般是先看文章的題目、摘要、文中的各論點,以判斷文章的選題是否有新意,文中的論點是否有創(chuàng)新。
四、欺騙編輯
欺騙編輯主要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是抄襲。高校學報編輯部的人手一般較少,很多時候一個編輯負責幾個學科的稿件,很難掌握所負責學科的全部研究動態(tài)。
五、投稿不合格式要求
絕大部分的高校學報都要求來稿用word或wps排版,具有中英文題名、作者姓名、工作單位、摘要、關(guān)鍵詞、正文、參考文獻,有些還要求提供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甚至文章排版用單欄還是雙欄,每行多少字都有明確的要求。
六、投“無頭稿件”
在審稿過程中,編輯經(jīng)常會遇上些不夠細心的作者,他們在投稿時或是忘記留下聯(lián)系方式,或是留下一些無效的聯(lián)系方式。如本刊曾收到一篇從連云港郵寄來的論文,編輯看后覺得文章新穎,準備和作者聯(lián)系,結(jié)果找遍信封的里里外外,文章的前前后后,卻只見作者的姓名,只好作罷。
總而言之,論文的順利發(fā)表,除了要有過硬的質(zhì)量外,還應講究一些投稿技巧和策略。
800萬大學生都在用的免費論文查重平臺
本文由PaperPP論文查重系統(tǒng)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xyctw.cn/industry/22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