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一:多讀文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寫中文、英文論文,不斷地閱讀文獻都是寫論文的必要前提。閱讀過程中需要注意內(nèi)容上和形式上的學習:內(nèi)容上,學習實驗設計、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等;形式上,學習行文邏輯、語句表述等。
與研究領域最相關的論文需要反復閱讀;一段時間后,需要重新再讀看過的文獻,溫故而知新。這兩點能夠幫助我們對研究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鍛煉自己反復思考、推陳出新的能力。在閱讀完文獻時,還需要進行歸納、總結,與導師進行交流,形成寫論文的框架以及知識基礎。
技巧二:勇敢去寫
萬事開頭難!在有了文獻閱讀的基礎后,思考所得的邏輯框架、行文思路能夠幫助我們開始自己的論文寫作。有了想法就著手開始寫,其中不恰當?shù)牡胤交蛐枰{(diào)整的地方可以在后期進行修改。尤其是英文寫作,直接用英文寫,英文寫作需要英文的思考邏輯,如此才會逐漸寫出地道的表達。
在論文寫作中,不要因為害怕涉嫌抄襲就絕不模仿(當然!抄襲是絕對不可取的!),對于自己拿不準的、別人寫的特別好的,我們可以進行表述上的模仿,這對于新手是特別棒的學習機會。
技巧三:讀者視角
所謂讀者視角,指的是寫作過程中,站在讀者視角審視已經(jīng)寫出的文稿。寫完一句,需要從前一句仔細讀到當前句子;寫完一段,需要反復把這一段讀幾遍;一個段落圍繞一個主題,段落的最后一句起到呈上啟下、過渡的作用。以確保前后連貫一致,上下文邏輯恰當。
除此之外,審稿人也是論文的重要讀者。審稿人會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對文章進行審閱,對于這些規(guī)則涉及的內(nèi)容,需要著重注意;對于實驗,提供詳細的細節(jié)以供重復工作;對于研究結果的解釋,要有文獻引證;不要回避論文中明顯的瑕疵或非預期的結果,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討論。
技巧四:多次修改
論文初稿不可能完美,進行多次修改不可避免。因此,在規(guī)劃論文寫作、投稿、發(fā)刊的時間上,需要預留很大一部分時間進行論文修改,在修改的過程中,多求助導師、師兄師姐和其他同學。
技巧五:從高水平期刊開始投
在論文投稿中,盡可能從更高水平的期刊開始投。若沒有送審就直接拒稿,也不會太難過;若送審后拒稿,雖然可惜但能獲得審稿意見,有助于提高論文水平,方便再次投稿;若送審后未拒稿而是修改,說明很有希望!
被高水平期刊拒稿后,不要放棄,還有機會的,記得轉投同級別或次一級的期刊。
技巧六:謹慎對待審稿意見
在得到審稿意見后,仍需要進行多次修改,無論總體意見如何(大修/小修),都需要謹慎對待。能修改的一定進行修改,不能修改的也盡量貼合要求進行修改,實在沒辦法修改的必須在回復信中詳細論證為什么無法修改。
對審稿人(可能不止一位審稿人)的每條審稿意見,在回復信中都要詳盡回復,并在每條回復的最后注明對應的修改位于論文的第幾頁第幾行,以方便審稿人進行審閱。
800萬大學生都在用的免費論文查重平臺
本文由PaperPP論文查重系統(tǒng)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xyctw.cn/industry/74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