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對于“蜷”在家里的我們而言,最頭疼的恐怕就是拖延癥。拖延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生物本能”,尤其是在科研領域,這似乎并不難理解。
一部電視劇,即使再無聊,你也可以看完,因為它不需要動腦筋;但是寫論文和讀文獻就不一樣了,如果不集中精力,是不可能完成的。拖延癥的主要表現(xiàn)可以總結為以下五種:
一方面知道自己沒有完成任務,另一方面又很著急自己無法完成進度。我們痛苦的知道自己正在痛苦的痛苦就是沒有完成任務,但是卻無能為力,因而陷入兩難矛盾。而且,這種無能為力是主觀的(我們有完成的條件啊)。比如這段時間因為疫情回不去學校,在家做不出畢設,最近焦慮到要瘋,都失眠沒食欲。
之前在學校,和同學一起去圖書館,一起研討,一起調研,這段時間宅在家里,雖然每次逼迫自己坐在電腦旁,甚至還把房門鎖上,但是不久,就開始找手機、上廁所、倒水、拿筆和倒垃圾等?!癲eadline越來越接近,痛苦感越來越強,但是行動上卻依然巋然不動”。
這一類型是自己的任務進行中很容易被其它事情所干擾。比如寫著寫著論文就開啟自拍模式,讀著讀著文獻就開始胡思亂想,看著看著綜述就開始點外賣;看書五分鐘,亂想兩小時,等等,都屬于易受干擾而無法集中精力。
腦子在偷懶,讓主人不去想高深的學術,而偏向其它令自己愉悅的事情。每天打開電腦開始查資料,或者是上網(wǎng)無聊的看看和搜索,看看熱點新聞和無營養(yǎng)的雞湯,再就是可能玩一局游戲。
還沒幾分鐘,便拿起手機開始刷刷微信,一不小心打開抖音、快手、火山,突然就像一個個潘多拉魔盒,一打開就關不住。
告訴自己看一分鐘,看完后又是一分鐘,最后整個上午都在刷抖音,到了中午吃完飯就困了,睡一會兒,拿起手機看看時間,順便刷一下快手,又到了晚飯時間。這一天就這么過去了。
這一類型認為完成任務還有時間?;蛘哒f,不到任務需要上交、檢查等,就覺得還有時間。
因此,每日可以無聊的數(shù)地板磚塊數(shù)、落葉數(shù)、瓜子數(shù)和鳥啼聲等。時間充裕時會拖延,時間不夠時陷入焦慮等。比如每年都是最后一個完成學院下達的科研任務量的,因為總不著急,經(jīng)常是坐在電腦面前發(fā)呆。每次問自己為何還不寫,都安慰自己說還不著急,還有時間,漸漸地,指標越來越多,一個都沒完成。
顧名思義,疲憊型就是易疲勞、易累覺。而這種感覺多在出現(xiàn)任務,尤其是任務比較集中的時候。從心理學來講,這屬于“壓力應急反應”,比如,導師一次性布置幾本書的閱讀以及讀書筆記;又要寫論文又要找工作;又要做實驗又要讀文獻??赡芫蜁杏X疲憊,因為疲憊,而告訴自己需要休息,慢慢地,事情越積越多。每當看到這些任務,心理上就一陣排斥和疲憊感。
這種情況往往會認為自己付出了也沒有什么收獲,努力是白費,索性不去付出?!爸辽倌銈冞€想寫論文,我完全沒有寫作動力?!?
E博士就讀國內知名高校,畢業(yè)論文改了很多稿,幾乎都被導師否決。這種情況給他很大的壓力,如今,每看一稿他就越糊涂,覺得應該調整方向重寫。每天越看文獻越絕望,每天早早的打開word文檔,一周過去卻始終沒有跟進半個字。每次都是盯著閃光的鼠標發(fā)呆,也時常責備自己是個怪物??粗桓鍟r間的臨近,絕望的認為自己不適合活著。
推薦閱讀:《如何在一天之內完成一篇本科論文》
800萬大學生都在用的免費論文查重平臺
本文由PaperPP論文查重系統(tǒng)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xyctw.cn/news/2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