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核心期刊的偏好,要從三個方面跟大家分享:
1.欄目設置
比方說疫情以來,很多核心期刊的欄目是有變動的,增加了有關疫情的專欄。還有就是“建黨百年”,很多核心期刊也增加了黨史和紅色主題專欄,當然名稱不一定是這樣叫,但確實都設置了有關這兩方面的欄目。
我們可以針對這些欄目來掌握它的偏好,看一下都發(fā)了哪些主題,我們能涉及到的或者我們原有的文章有哪一些是可以適當調整、改動往它那上面靠的,及時修正一下會更好發(fā)表。實際上,很多期刊它對欄目設置要求是比較嚴格的,如果我們的文章與他的欄目無關,一定不會被考慮。
但是,如果我們與其欄目高度相通,那我們文章的質量相對弱一些它們的接受度也可以。記得之前投過一篇文章,投稿前并沒有仔細看它的欄目設置,后面被錄用了才發(fā)現與其一個專欄高度契合,而之前投到這個核心期刊的文章從來沒被采用過。所以建議大家在投稿之前,先要了解下要投的期刊都有哪些欄目,這些欄目都有哪些類型的文章,再找一下自己與其相關的文章去投稿。
有些核心期刊會定期設一些新理論、新研究的欄目,而我們正好對新理論、新研究有看法,可以立即寫這種文章。但凡剛開始設的欄目,它的稿件來源相對比較少,知道的人也比較少,那我們寫就相當于最快最新的,這種文章命中率會比較高。還有我們要猜想欄目背后的意圖,它為什么設這個欄目,是要表達一些什么東西,是想要傳承文化?還是想把案例的研究擴大?還是想把理論的研究延伸到更深的領域呢?一旦掌握了這些,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就會知道怎么列題目、寫內容、做結語,甚至包括怎么選案例。
2.文章規(guī)則
實際上,掌握文章的規(guī)則可以決定我們文章能不能被錄用。我們的文章題目到最后投稿時再確定都沒有關系,開始要把文章內容核心的內容寫好,研究方法用好,案例用好,分析用好,這些都很關鍵。投不同的期刊可以用不同的題目,不是說為了一稿多發(fā)或多投,那是絕對不行的,學術不端不能碰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跟核心期刊的偏好對接上。除了題目不同,投不同期刊的文章的參考文獻也要有所差異。期刊也是有考核機制的,引用率就是一個重點指標。
論文的框架也是很考驗大家水平的。我們看一下核心期刊它的框架是什么樣的,這里說的框架,主要是針對內容上的。比如核心期刊的文章,它是怎么從第一點跳到第二點的,第二點跟第三點又是怎么聯系上的,最后總結的時候是怎么把主題升華起來的。我們要學習人家這些精髓的東西,才可能了解到核心期刊它喜歡什么,為什么別人寫的能中,我們寫的就是中不了。
3.作者畫像
作者畫像之前也簡單講過,就是說他所在單位是什么級別的,211、985還是有影響力的,或者某個學科特別強的,那么他發(fā)表某一方面的文章是要容易一些的。還有就是他的職稱是什么樣的?有沒有要求,學歷有多高?有些核心期刊很明確地說碩士的不接收,只要博士的,還有一些是副教授及以上的才接收,但凡有這些規(guī)則的,我們就得找個合作者,這個合作者可以把我們的檔次提高。我們找自己的導師也好,找自己的同行也好,找其他單位比較厲害的角色也好,這種合作的方式是可以讓文章發(fā)表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的。任職的話,以前簡單里很喜歡寫上什么書記、主任,現在純粹不提了。
我們可以借助線下會議、線上平臺去認識一些本專業(yè)的大咖,獲得他們對論文的指導,然后尋找合作機會,可以提高我們論文被錄用的機率。
總結一下:欄目設置,要看它有沒有變化,有變化的話盡早去掌握,尤其在稿件稀缺的時候,對文章的質量要求可以相對偏低。文章規(guī)則的話,每個期刊是有自己的偏好的,這里需要注意,那些質量很差的旬刊、半月刊它是沒有規(guī)則的,但凡給錢就能發(fā),我們不要去碰。作者畫像,說白了是我們要找合作者,以合作的方式來提高論文質量并實現發(fā)表。
800萬大學生都在用的免費論文查重平臺
本文由PaperPP論文查重系統(tǒng)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xyctw.cn/news/7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