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新生對期刊質量不加辨別,盲目引用,實際上有損于文章的品質。除了查看是否屬于CSSCI 引文索引和查詢期刊影響因子兩種常用方法之外,這里介紹幾種簡便的判斷文章和期刊質量的方法,可以做一些參考。
一是“看娘家”,即查看刊物的出版單位。任何刊物都由一定的單位組織出版,通過出版單位,可以一定程度上判定期刊的質量。目前主要的學術期刊出版單位可以粗略地分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各大高校以及黨校、行政學院系統(tǒng)三類。
中國社科院是人文社會科學重要出版物的主要“娘家”,中國社會科學院下屬文哲、歷史、經濟、社會政法、國際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等6 個不同學部,每個學部又有不同的研究所,每個研究所出版的刊物,基本上是這個學科領域最好的刊物之一。比如,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出版的《經濟研究》、哲學研究所出版的《哲學研究》、社會學研究所出版的《社會學研究》、法學研究所出版的《法學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出版的《新聞與傳播研究》等,都是對應領域的最好刊物之一。這些刊物依托社科院強大的學術影響力,匿名審稿人都是相關領域的專家,對文章把關非常嚴格。此外,由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出版的《管理世界》,不屬于社科院系統(tǒng),但是該刊物也是社會科學領域內的重量級刊物。
各大高校是學術期刊出版的第二陣營,高等學校都有學報出版,也有基于本校的優(yōu)勢學科專業(yè)性刊物出版。比如,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基于“大政治學”學科群,出版了《復旦公共行政評論》《復旦政治學評論》《復旦國際關系評論》等CSSCI 索引輯刊。中山大學基于行政管理學科,出版了《公共行政評論》雙月刊。上海大學基于社會學優(yōu)勢學科出版了《社會》,筆者2019 年1 月在中山大學參加了一個社科期刊發(fā)展的學術研討會,會上,《社會》的一位編輯老師表示,2018 年《社會》的拒稿率是98.6%,這就意味著每100 篇稿件投過去,大約只有2 篇能夠最終發(fā)表,嚴格的篩選過程和充足的稿源,保證了文章的質量。這些專業(yè)性刊物,在對應的領域都有不錯的聲譽,質量也比較高。
各個省市的黨校和行政學院,也出版了大量的學術期刊。這部分期刊的質量差異比較大,有些進入了CSSCI 引文索引,比如2019 年被納入C 刊目錄的《甘肅行政學院學報》,有些是普通學術期刊。這三類期刊出版機構是整個學術出版的主體,除此之外部分專業(yè)學會也出版專業(yè)刊物,這里不再贅述。
二是“看數量”,即看每期發(fā)文數量。通常意義上,每一期刊物發(fā)表文章的數量越多,該刊物的質量相對較差。一般而言,質量較高的專業(yè)性學術刊物每期出版的文章在10 篇左右,期刊編輯團隊和同行評審團隊對文章質量有非常嚴格的把關。個別賣版面的期刊,每期出版的文章數量會在30 篇以上,甚至有部分刊物為了攫取更多的利潤,每個月出版三期(旬刊),每次發(fā)文量高達50 篇。
三是“數頁碼”,即看每篇論文的篇幅。營利性期刊為了盡可能在一期中刊發(fā)更多的文章,以便收取更多的版面費,會盡可能地要求作者壓縮文章內容。比如,筆者注意到某刊物每個月出版3 期,每期發(fā)表大概60 篇論文,每篇論文只有1 個頁碼,包含摘要、關鍵詞、文章主體和參考文獻等信息。如果研究生們在知網下載到了這類論文,就完全沒有必要去閱讀。質量越高的期刊,一般不會對論文的篇幅提出過高要求,因此文章篇幅越長,質量越高,所屬的刊物質量也越高。
通過上述三個簡單的判斷辦法,基本上就可以把質量特別差的刊物排除在外。近年來,部分高校還發(fā)布了“期刊黑名單”,規(guī)定本校師生發(fā)表在黑名單刊物的論文成果,在考核、評獎和保研等過程中不作計算。因此“期刊黑名單”是最直觀的方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聲譽極差的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對于學者自身的聲譽也是一種損失。尤其是如果研究生們未經導師同意,將導師列成作者在聲譽差的刊物上發(fā)文,這在導師看來是對其極大的不尊重和聲譽損失,在讀研究生一定要十分注意避免這一點。
800萬大學生都在用的免費論文查重平臺
本文由PaperPP論文查重系統(tǒng)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xyctw.cn/news/75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