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跟大家說一下我個人的一個觀點,就是咱們寫作或者發(fā)表論文,特別是高質量的論文,它是需要一個訓練學習的過程的,它是不可能說每個人一上來就可以寫出或者發(fā)表出很高質量的論文的??赡芤灿?,但那些肯定是少數(shù),就是說針對我們大部分的年輕老師,還有我們的碩士生和博士生來說,它需要長期的積淀和學習,我們不可能上來就奔著權威期刊去了??赡苄枰粋€從低級別到高級別期刊逐漸升級的過程。
再說一個現(xiàn)象,為什么現(xiàn)在高質量的文章反而越來越難發(fā)了?特別是從2015年以后, C刊、C擴越來越難發(fā),可能以前沒有那么難發(fā)。這是為什么?
第一點,隨著碩士生、博士生的擴招,特別是馬理論學科的博士每年要招擴一千個甚至一千多,然后碩士生可能更多,學生在擴招就意味著他們的需求量在擴大。雖然現(xiàn)在在教育部和國家提倡的破五維,這種形勢之下,像清華、華師大等個別的學校是取消了或者縮減了發(fā)表論文的要求,但現(xiàn)在大部分的學校還是對學生有論文要求的,這一塊的需求量是特別大的。像博士要畢業(yè)的話,基本上每個人需要發(fā)兩篇C刊,有的要求獨作,有的二作也可以,有的C擴也可以,總之,量是非常大的。
第二點,一些年輕的老師他們需要發(fā)論文,因為他們現(xiàn)在211、985的院校對新進老師都有各自的考核量,就是所謂的“非升即走”,“3+3”的“非升即走”,就是說三年一考核,考核里面會明確的要求我們這三年內(nèi)要發(fā)表多少論文,要申請的課題,然后論文的級別,甚至有個別的學校要求要發(fā)權威。這一塊也是一個很大的量。然后還有一塊就是副教授升教授也需要論文的積淀,甚至需要更多的權威的積淀,他們才可以升教授。
第三點,一些成名的博導、一些教授,他們可能基于他們有課題,他們要結項,他們也需要發(fā)表論文,更甚至有一些知名的長江學者、專家,沒有權威的論文,肯定也不好意思出去給別人做講座。
這些諸多方面的原因就造成了高質量的論文越來越難發(fā)。還有一個方面,對于期刊來說,現(xiàn)在期刊的數(shù)量并沒有增加,并且還呈現(xiàn)一個縮減的趨勢??赡芤郧拔覀儠吹揭恍┢诳窃驴?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一月一刊),但是現(xiàn)在月刊慢慢在向著雙月刊轉變,為什么會有這種轉變?
這和它們的影響因子是有密切關系的,影響因子跟發(fā)表的數(shù)量是有關的,再加上他們的周期,就單月的變成雙月的,他們會有足夠的時間去約稿、整理稿件,這些對他們來說是有好處的,所以說整體的趨勢是論文發(fā)表會越來越難,這是當前咱們的一個形勢。
800萬大學生都在用的免費論文查重平臺
本文由PaperPP論文查重系統(tǒng)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xyctw.cn/news/7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