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閱讀學術文獻、管理學術文獻、整理學術文獻是我們跟文獻打交道時的必經三部曲。不夸張的說,當我們逐漸讀多了文獻的時候會慢慢發(fā)現(xiàn),literature notes幾乎是文獻閱讀和文獻管理最有效的途徑,是一個學者從新手變?yōu)楦呤值谋亟浿?。我有時甚至覺得,把所有學習的過程抽絲剝繭最后還原本質,可能不過就是閱讀——做筆記——復習筆記——使用筆記的過程。
最簡單而又無法抗拒的三個理由:
我們讀了文獻之后會遺忘。再聰明的人,記憶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記得兩年之前讀過的一篇學術文章的全部重要細節(jié)。記了筆記之后我們可以隨時調出來查看文章的重要內容,而不需要回去把幾十頁的文章重新看一遍。
記筆記能教會我們怎么讀文章。如果你能清楚哪些東西應該記在筆記里、哪些可以不記,那么你也就逐漸知道了看文章的時候要重點看什么,略看什么,不用看什么。社科類學術文章通常有其獨特的”structure”, 通過多記筆記,你會大大提高自己讀這類文章的效率——有如總結多了八股文的結構自己也能寫得一手好八股。
需要引用文獻的時候可以信手拈來。筆記記完了之后通過按主題分類和管理,可以大大方便我們在之后寫文章時的引用效率---寫作和構思中想到了哪篇文章觀點、方法、結論就可以隨時手到擒來。
我的博士導師是我見過最聰明和對文獻最博聞強識的人,也是我見過文獻筆記記得最多、文獻管理得最好的,她通過一門博士課程教會了我們幾個人如何通過記筆記和管理筆記來大大提高自己讀文獻、用文獻的效率。她說,任何一個成熟的學者都有一套自己的文獻記錄和管理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越早建立越好。
而對于我來說,這個學習和體會記文獻筆記的過程遠遠超出了上她那門課的那個學期,甚至到了兩年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她當時為什么非得要我們偏偏閱讀都記筆記。這種記學術筆記的方法雖然在讀文章的時候會耗去一些時間,然而放長遠來看會讓一個學者受用無窮。無論你是不滿于自己現(xiàn)在的文獻閱讀速度,還是苦惱于文獻讀不懂,抑或是讀了之后不知道怎么用——我都建議你從現(xiàn)在開始首先練習用有效的方法做文獻筆記。所有的文獻筆記都不是白記的,慢慢的你會發(fā)現(xiàn)最“笨”的辦法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800萬大學生都在用的免費論文查重平臺
本文由PaperPP論文查重系統(tǒng)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xyctw.cn/news/7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