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筆記不是機械的抄寫。我小時候做的最多的作業(yè)就是抄寫(如“回家把每個生字抄寫10遍。。?!?/span>),所以當我導師告訴我們每周要把所有reading都做出literature notes的時候,我看著我美國同學痛苦的表情,心想這有什么難呢?不就是把里面的一些章節(jié)段落節(jié)選出來抄寫到literature notes table 里嗎?然而按她的要求做起來才發(fā)現(xiàn)可真耗時耗力?。 o我們的文獻筆記打分時既關注我們是否涵蓋了一篇文章的核心內(nèi)容,又會看是不是記了太多不重要的內(nèi)容(于是要分清什么是“重要”??!),同時,還看我們是否記錄了自己閱讀時相關的思考和評價。
比如,某個作者在某篇文章里面使用了factor analysis, 你同意應該使用這種方法嗎?你覺得有更好的方法嗎?作者的某個結(jié)論,讓你想起了哪篇別人的什么文章嗎?這兩篇文章得出了相同的結(jié)論嗎?哪些文章會反對這篇文章的觀點呢?如果是你來做這個研究,你會把這個research design設計的不同嗎?——只有這樣的記筆記方式才能鍛煉我們的文獻閱讀能力。
文獻筆記不是記給別人看的。記文獻筆記可能有時候是為了交作業(yè),然而最終它是為了自己而記的,使用者和受益者都是你自己。所以記筆記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自己習慣的格式、縮寫、和語言,怎么好用怎么記,只要自己將來能看懂就行。
文獻筆記不是文獻綜述(literature review)。雖然說記筆記的時候要適當記錄自己當時的想法,然而記筆記并不是讓你花過多的時間去synthesize,否則重點就不是在閱讀上了,就變成了寫一篇文獻綜述了。
800萬大學生都在用的免費論文查重平臺
本文由PaperPP論文查重系統(tǒng)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xyctw.cn/news/7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