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科研教育的投入,高校老師的待遇也逐漸升高。同時各個高?;蛘哐芯克鶎τ诤w留學生會有適當?shù)恼邇?yōu)惠和傾斜的年輕人。其他各省級也有很多的人才項目都是要求必須有海外留學經歷的。這也使得很多小伙伴都“被迫”去國外讀博或者做博后,以便獲得評各類人才項目的資格。
但是有很多小伙伴在碩士或者博士期間工作做的挺好,文章也發(fā)了很多,但是為什么和國外導師溝通時依然感覺不受導師青睞,或者一些想出國的小伙伴套磁時也是屢敗屢戰(zhàn)?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國內外導師所看重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國內的一些導師迫于申請各種基金的壓力,有些過于重視發(fā)表學術論文和培養(yǎng)各種級別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在一些學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可以給導師增加招生名額)。從而忽略了對碩士生或博士生批判性思維的訓練,系統(tǒng)性專業(yè)知識的培養(yǎng),以及書面表達能力的指導。而這些能力正是國外導師所注重的。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的研究者們對 52 位導師進行了問卷調查,我們可以從這個調查中看出國外導師更重視什么,與我們國內導師有什么樣的差別。知己知彼,我們才能在討論中“投其所好”,或者提高自己套磁成功的概率。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這次調查發(fā)現(xiàn):國外導師更加重視博士畢業(yè)生的書面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專業(yè)學術知識。而且國外導師對此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博士生。同時在發(fā)表論文方面,國外導師認為博士生畢業(yè)時能發(fā)表一到兩篇論文就完全可以了(特別注意這一點和國內有巨大差別),并且不太重視學生得獎和獲得經費情況。
所以如果我們想出國留學或者在國外的課題組“混的開”,就需要針對國外導師所看重的這三種能力加強訓練。
在國外課題組中,尤其是在大牛的課題組,和自己導師的溝通除了組會是face to face的面談,其余大部分時間可能都是通過郵件和導師溝通。同時書面溝通是一種比較經濟的溝通方式,溝通成本也比較低,而且一般不受場地的限制(其實,很多導師經常會在參加學術會議的時候回復郵件)。所以,這也是國外導師非??粗貢鏈贤芰Φ囊粋€重要原因。
因此我們在和導師使用郵件溝通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7個原則。
1、完整(complete):郵件內容應該是完整的,即,它必須包括導師需要的完整信息,以便導師做出更好的決策。
2、準確(correctness):我們的郵件應該表達正確無誤,避免出現(xiàn)拼寫錯誤或者語法錯誤。
3、清晰(clearness):發(fā)送的消息應清晰易懂,收件人(導師)容易理解。我們必須非常明確發(fā)郵件的目的,比如匯報工作,尋求指導等。而且這個決定必須由導師確定,減少不必要的打擾。每次通信盡量只表達一個目標,并且多用簡單句,不要使用非常復雜的句子。
4、簡潔(conciseness):郵件內容應該簡明扼要。我們要用最少的語言,表達全面的意思。
5、具體(conciseness):溝通內容應該具體的,尤其是不要留下任何誤解的余地。郵件中應清楚提及自己想詢問的事情。
6、禮貌(courtesy):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發(fā)了好文章就可以“目無尊長”。有些導師,尤其是大牛非常在意郵件中的稱呼。所以最安全的稱呼永遠是Prof. XXX(姓)。除非導師明確告訴你本人可以稱呼他其他的昵稱,否則每次都要使用Prof. XXX, 這不是見外是尊重。
7、注意事項(Consideration):我們發(fā)郵件和導師討論問題時,需要注意自己可能是中式思維,導師是西式思維。而這兩種思維是有差異的,也因人而異。所以可以事前請教自己課題組高年級的其他外國同事,以免出現(xiàn)誤會。
批判性思維是通過對事實的分析形成判斷的思考方式。一般包括理性的,保持懷疑的,和無偏見的分析,或者是對于事實證據的評估。批判性思維是對任何主題、內容或問題進行思考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中,思考者通過熟練地分析、評估和重構來提高其思維的質量。批判性思維是自我指導、自我約束、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糾正的思維。批判性思考相關研究著重于如何系統(tǒng)化地建構清晰思路,以及研究不清晰思路的特質。(節(jié)選自維基百科)
國外導師尤其重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這和他們的西方的文化也有很大關系。所以這也就要求我們需要留心文獻中所提出的觀點。我們不要一味的接受文獻,而是要批判性的看待。簡單來說就是我們?yōu)槭裁赐?,或者為什么不同意,我們可以有什么改進。
我的導師經常會說:“I do not believe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What do you think?(我不相信這篇文獻的結論,你怎么看?)”面對這樣的問題,一定要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而不是說文獻發(fā)表了就是對的了,沒有自己的看法。
專業(yè)學術知識的重要性不用多說,每一個搞科研的小伙伴都心知肚明。那么怎么提高我們自己的專業(yè)學術知識呢?
除了大量閱讀自己領域內的相關文獻之外,相鄰領域的文獻也要有所涉獵。比如做碳材料制備和修飾的,也需要涉獵一些碳材料的應用等相關領域。同事也需要多和自己的同事交流,相關的學術會議也是獲得專業(yè)學術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
總之,我們在專業(yè)學術知識方面,不但要有自己研究方向的深度理解,而且要求相關領域的廣泛涉獵。這樣和導師討論起來才能游刃有余。
當我們提升了自己的這三種能力,書面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專業(yè)學術知識,我們基本就可以很好的與自己的導師溝通。當然我們的英語也需要過關哦。
推薦閱讀:《約見導師的準備工作和注意事項》
800萬大學生都在用的免費論文查重平臺
本文由PaperPP論文查重系統(tǒng)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xyctw.cn/news/3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