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了解文獻綜述的意義,那么寫作時就會陷入以下誤區(qū):
1.缺乏分析判斷,為寫而寫等于白寫
2.缺乏自己總結的觀點,把別人的話原封不動地抄過來
3.隨便找?guī)灼墨I應付差事,資料不全沒有相關觀點的體現(xiàn)
動筆之前首先要明確文獻綜述的意義:
1.明確研究主題
能讓研究者和讀者群體快速熟悉現(xiàn)有領域中,某一具體問題的相關研究的發(fā)展變化、最新進程以及存在問題。文獻綜述是論文作者在閱讀了該領域相關文獻后的寫作成果,所以閱讀文獻綜述是快速了解該研究主題歷史進程的方法。
2.借鑒研究方法
文獻綜述中的文獻并非每一篇都是精品,通過翻閱文獻,相互比較,很容易發(fā)現(xiàn)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將優(yōu)秀作品的研究方法加以借鑒,了解其作者在定義關鍵概念時的方式方法,運用到自己撰寫的論文中來。
3.發(fā)現(xiàn)研究中的問題
從文獻綜述中很容易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與存在的問題,讓你明確未來思考、研究問題的方向。學術研究是知識的累計遞增,并不是“炒冷飯”式的存量盤活。
學術研究是一個持續(xù)不斷地、累計進行的工作,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文獻綜述中發(fā)掘該領域問題現(xiàn)有研究的問題缺陷,為今后自己的研究提供路線方向。
下面簡單總結了一下簡單易學的文獻綜述寫法:
寫在前面
在開始寫作前,你需要新建兩個文件夾:一個文件夾用來放百分百有用的參考文獻,另一個用來放可能能用上的參考文獻。按照自己的風格喜好分別為兩個文件夾命名。
注意:文件夾命名一定是你自己能記住且一目了然易分辨的,會讓你事半功倍。
1.確定研究主題
首先你要知道你研究的是什么,想出五六個關鍵詞,按照你排列的順序輸入在學術搜索引擎中。
2.搜集相關文獻
將關鍵詞輸入后,瀏覽搜索到的文獻標題,找到和自己研究問題、方向相關的文章題目就點進去,主要看摘要、結論,掐頭去尾剩下的大概掃一掃就行了。
注意:收集文獻已經(jīng)做到文章與書籍并重、電子文獻與紙質(zhì)文獻并重。書籍中既要看專門的著作(博士論文、教授資格論文等),也要看各種教科書。
3.篩選文獻
初次篩選后覺得與自己研究主題相關度比較高度契合的文獻,保存在那個存放百分百有用文獻的文件夾里,像那種你覺得沒多大關系,仔細想想也可能用上的文獻則放在另一個文件夾里。
4.文獻精讀
當這兩個文件夾一共存了二十五六篇文獻之后,就從那個存放百分百有用文獻的文件夾開始,逐篇精讀文獻,邊讀邊思考、做筆記、標重點。
5.精讀不止于1
好的影視作品還時長被人重溫,文獻更是如此。優(yōu)秀的文獻作品不是只精讀一遍就萬事大吉,而是每讀一次都使人有新的啟發(fā)、獲取新的知識。
注意:在對研究領域還不是很熟悉時,快速了解相應知識的方法是先閱讀新文獻再閱讀舊文獻。因為學術研究是一個持續(xù)不斷地、累計進行的工作,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新文獻也會包含舊文獻的內(nèi)容。
6.重敘述并記錄
文獻讀到第三遍時,打開你的word,將這些文獻中你想要寫進文獻綜述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寫出來。
注意:寫的同時不要忘記標注文獻作者與年份。
7.文獻梳理
將相同小主題放在同一段落中。
注意:根據(jù)自身情況添加小標題,更好的增加文章的邏輯性。
8.找矛盾找沖突
大佬們噼里啪啦表明自身立場,我們雖然寫不出跟他們一樣牛的文章,但我們可以找到他們立場的對立性。找到不同觀點的對立沖突,進行分析、比較、對照碰撞出火花,最好還能提出你自己的建議。
9.擴充文獻庫
通過搜索去看該文獻引用了哪些文獻,也就是該文獻的“母文獻”;再去看該文獻被哪些文獻所引用,也就是這篇文獻的“子文獻”,不斷發(fā)掘優(yōu)秀文獻,擴充自己的文獻庫。
推薦閱讀:《做文獻閱讀筆記需要注意什么》
800萬大學生都在用的免費論文查重平臺
本文由PaperPP論文查重系統(tǒng)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xyctw.cn/industry/28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