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拖延癥”真是一個普遍又難搞的難題!幾乎每一個走在科研路上的人,都會得這種病。這種拖延癥會導致焦慮和不安。據(jù)統(tǒng)計,博士最深,碩士次之。連97%本科生都存在論文拖延問題!寫個論文如同十月懷胎,要健康生產(chǎn)一個孩子可不容易,各項指標健康更不容易。
那么,我們要怎么樣才能戰(zhàn)勝“論文拖延癥”呢,在常規(guī)時間內(nèi)寫出高水平的學術著述呢?
下面,paperpp小編就來教大家?guī)渍邪蓗
說到底,寫論文的最關鍵一點,就是你要“寫”!所以我們要定期動筆,好點子是“寫出來”的,不是光想就可以!
所以,你要固定你的寫作時間,每天或者每周至少進行 3~4 次寫作,這樣你就能在這段時間里專心寫作而不被其他事情打擾了。如果臨睡前寫作讓你不得不和困意作斗爭,那就選擇更早的時間段。每天留出 15~30 分鐘就行,短暫的寫作也會帶來積累。
在你的日程中把這段時間空出來,進一步提醒自己養(yǎng)成長期寫作的好習慣,然后把寫作目標記在便簽上,貼在顯眼的地方時時提醒自己,比如水杯旁、電腦屏幕上或是移液管附近。為了提醒自己,你還可以在手機上把每天的寫作時間設個日程提醒或鬧鐘。如果你慢慢適應這樣的定期寫作,不妨將寫作時間再延長一些。
在設定好的寫作時間內(nèi),只管寫就是了,不要怕自己寫得不好,寫得不完美!如果覺得大腦卡殼了,那就試著寫下最開始的 5 分鐘里腦子里冒出的東西,總之別因為寫得不完美而分心。
隨便寫點什么就能推動創(chuàng)作,忽略內(nèi)心想要對文字加工的沖動,你要做的就是隨性寫作。編輯和潤色這類帶評價色彩的事情,應該等寫完以后再做。
觸發(fā)機制可以是做一個指定的動作,聽一段特定的音樂,喝一杯最喜歡的茶,進入一個特定的空間,或者維持一個固定的時間!用這樣的小事情來觸發(fā)寫作的自覺。
科學表明,保持觸發(fā)的習慣能夠堅持你對寫作的態(tài)度,有利于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讓寫作成為一種像刷牙一樣的習慣,即便沒有提醒也能依然堅持做。
沒有獎懲監(jiān)督制度,很難養(yǎng)成新習慣。怎樣才能確保讓自己堅持下去呢?
你可以完成一段寫作后,給自己一些獎勵——看一節(jié)喜愛的新書或漫畫,看一段小視頻,或者寫完之后來一杯奶茶。
找個人監(jiān)督你也對養(yǎng)成寫作習慣非常有效,比如你可以在定好寫作時間之后給同事打個卡說:“我要開始了?!睂懲曛笤俑嬷麄円宦暋:喓唵螁伟涯愕牧晳T告訴別人也會促使你堅持下去。
把你的“作品”拿出來任人評價,有目的地尋求反饋!
你寫出來的東西總歸是要給別人看的,你完全可以給讀者帶去愉快的閱讀體驗。你應該積極地從不同人群中得到反饋,包括領域內(nèi)外的同組研究生、博士后、同事、合作者和導師。非科研人員也能對你的思路是否清晰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如果能夠建立一個作者群體的小圈子,彼此互相支持就再好不過了,在閱讀其他人的初稿并給出建議的過程中,你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不斷的獲得反饋并公開反饋會讓你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編輯、導師、作者。
不斷獲得反饋的過程,都會讓你的寫作更進一步。最關鍵的是,這非常利于你堅持寫作的習慣!
paperpp小編認為,這個是重點!
將論文分成幾個部分。比如,將論文分成前言、材料和方法、結(jié)果和討論部分,每個部分制定個時間上的deadline,臨近死線時,哪怕熬夜也要寫出來,每個部分嚴格執(zhí)行。
如果英文不好,需要先要用中文寫出來,那么可以先分成中文部分和英文部分,中文部分也要分成幾個小部分,制定大部分和小部分的時間死線,根據(jù)死線完成你的論文寫作。當然了,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進行不同的分類,指導原則是一樣的,將大任務具體化了。
一點也不痛苦,每完成一部分就有一種似乎完美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還能完成工作,這是多么滿滿的收獲呀。
小編是實戰(zhàn)派,以前苦熬論文的時候就是這么解決的,還挺管用,這是經(jīng)驗!
推薦閱讀:《畢業(yè)論文寫作拖延的幾種表現(xiàn)》
800萬大學生都在用的免費論文查重平臺
本文由PaperPP論文查重系統(tǒng)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xyctw.cn/news/3600 .html